锦观新闻365天后 成都世运会再邀全世界
8月7日20点25分,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仪式在成都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国际友谊馆举行。夜幕映衬之下,锦云楼、绛霞湖、天府眼与仪式现场交相辉映,成都市民与世界冠军、国际友人齐聚一堂,共同期待成都世运会的如期到来。此刻,“世运”与“世园”双向奔赴,向全世界发出“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诚挚邀约。
仪式一开始,一部“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先导片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先导片以时间线作为串联,回顾了世界运动会43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将成都申办世运、伯明翰世运会接旗仪式以及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中的北京新闻发布会、香港推介活动等事件逐一呈现,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成都筹备世运的历程、承办世运的能力以及迎接世运的热烈氛围。
正在巴黎出席奥运会的IWGA(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向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成都市及成都世运会组委会致以诚挚的感谢与热烈的祝贺,认为组委会的筹备工作成效卓著,坚信成都能够呈上一场成功、精彩、卓越的世运会。“期待365天后全世界优秀运动员相聚成都,届时定会留下难忘的精彩回忆!”
在仪式现场,成都世运会首批赛时官方服饰正式发布,模特身着赛时工作人员、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赛时技术官员、安全保障人员、交通保障人员六大群体的服装,以走秀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全球合作伙伴、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全球合作伙伴的特步集团,以世运会会徽为灵感之源,充分结合大熊猫、蜀锦蜀绣纹饰和口号“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等标志性元素,全新策划“世运烟火系”官方服饰视觉VI系统,充分体现“小细节、大亮点”,让每一位穿着者都能成为推广世运、营销成都的使者。
活动现场,在成都世运会口号“运动无限,气象万千”(Boundless Sports,Countless Wonders)的背景声中,成都世运会的吉祥物“蜀宝、锦仔”也以视频形式呈现在大家眼前。
大熊猫“蜀宝”无疑是最能够代表成都特色的动物,而川金丝猴“锦仔”则洋溢着无尽的生机与蓬勃的活力。据了解,设计团队期望以“双宝”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充分展示成都生态宜人、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此外,在蜀宝、锦仔的设计当中,还汇集了三星堆、太阳神鸟、芙蓉花等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符号,巧妙地融入了成都“山水之美”“热情似火”的城市气质,将奥林匹克精神所蕴含的相互理解、友谊长存、团结一致以及公平竞争等元素,注入这充满动感与活泼的吉祥物形象之中,寓意着和合共生、拥有无限的可能。
来自各行业的市民代表与中国沙滩荷球队等运动员,在现场一起发起了“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诚挚邀请。中国沙滩荷球队队长牛慧介绍,这项运动很符合成都开放、包容、时尚的城市特质,“明年是沙滩荷球项目首次进入世运会,会推动荷球运动的发展和成都赛事名城的建设。”中国沙滩荷球队主教练刘浩告诉记者,球队明年在成都一定会站到领奖台上。
蹼泳世界冠军、上届伯明翰世运会上取得三金一银的舒程静,将参加成都世运会,“我们都感受到了成都的热情、包容与多元,成都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并且深受世界欢迎的城市,明年世运会能进一步展示成都的城市形象,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作为世运会主要举办地之一的东部新区,市民已深切感受到筹办世园会、世运会这“一会一赛”对城市有机更新和生活场景打造带来的改变。伴随着倒计时的启动,成都全域共迎世运的氛围愈加热烈浓厚,2025年8月,成都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一可 摄影 魏麟潇 摄像 魏麟潇 詹妮 剪辑 曾诗蕴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 审核 段祯
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气温每上升1℃,所选育的小麦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将下降8.7%。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熊伟建议,未来必须对现有育种策略进行调整,增加抗逆高产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适应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岩团队和合作者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为开发治疗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7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59.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85.3万辆,首次超过传统燃料乘用车74.2万辆的国内销量。
12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四川成都发布了我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以及双臂协作系统。创新中心董事长张睿睿介绍,语义指令包括相对明确地将饮料和非饮料进行区分和分拣,也包括相对抽象地将圆柱体和长方体物体、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物品进行区分和分拣。
今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若尔盖站”)在四川红原县全面投入使用。近年来,若尔盖站的发展建设,改善了我国高寒湿地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的面貌,增强了该区域系统性科学研究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出一款乒乓球机器人,可在比赛中达到人类业余乒乓球选手的水平。研究人员说,机器人输掉了所有与高级选手的比赛,但赢得了所有与初级选手的比赛以及55%与中级选手的比赛。
一项破纪录的海底岩石钻探行动,让科学家对地幔有了更好的了解。通常只有岩浆会喷发到海底,但在一些区域,地幔岩石也会喷发到海底,并与海水相互作用,发生一种名为蛇纹石化的反应。
东芬兰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证实,即使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也可降低其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结果显示,无论遗传风险高低,干预组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睡眠期间,一些休憩的大脑神经元不仅会重播过去,甚至还会演绎未来。据近期《自然》杂志、美国莱斯大学官网消息称,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研究大脑的单个神经元。幸运的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这些单个神经元如何在休憩期间保持稳定的空间表征。
近年来,多地兴起探索创建概念验证中心的热潮。2022年10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等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方式。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